苏州市民卡今天是 2024年04月18日 星期四

出入有清风 典故学廉政

更新时间:2021-07-01 09:49阅读次数:12602次

“一丝一粒,我之名节;一厘一毫,民之脂膏。宽一分,民受赐不止一分;取一文,我为人不值一文”,在学习习总书记讲话时,我看到了这句话。这是2014年3月18日他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发表讲话时引用的,来告诫我们对一切腐蚀诱惑保持高度警惕,防微杜渐。习总书记说:“我一直讲‘从善如登,从恶如崩’,思想的口子一旦打开,那就可能一泻千里。干部不论大小,都要努力做到慎独慎初慎微,‘不以恶小而为之’。”

当今社会,市场经济的趋利性正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,形形色色的价值观伴随着信息爆炸也充斥着人们的朋友圈,稍有不慎,思想就可能遭受腐蚀,就可能犯错误,继而“一失足成千古恨”。所以,我们一定要在原则上泾渭分明,在小节上从严把握,在思想上不断自律,在制度上严格遵守,及时清扫思想的灰尘,干干净净、踏踏实实做事,清清白白、堂堂正正做人。

283524d5455737f88c3249254f18cfb5.jpg

在习总书记的讲话中,我也第一次认识了这位大清官——张伯行,他是河南仪封(今河南兰考)人,康熙二十四年(1685)进士出身,历任福建巡抚、江苏巡抚、礼部尚书,这篇著名的《却赠檄文》正是他在康熙四十八年(1710)调任江苏巡抚时,为谢绝各方馈赠而专门写就的。历官二十余年,他以清廉刚直著称,其政绩在福建及江苏最为著名,去世后,朝廷追赠其为太子太保,谥清恪。

张伯行是这样写的,也是这样做的。在江苏任巡抚时,他心系百姓,廉洁自守,受到了百姓的爱戴,离任之时,江苏百姓心怀感念,又知他为官清廉,就赠其蔬菜和水果,结果同样被张伯行婉言谢绝了。百姓不忍,又说:“公在任,只饮江南一杯水;今将去,无却子民一点心。”这段话让百年之后的我看到依旧为之动容。张伯行也被百姓的诚心好意所感动,破例收下了一棵青菜和两块豆腐,取“一清二白”之意。

ae521c66eac99be9170979f09f35404e.jpg

而在历史上,苏州还有一位“况青天”,也是深受百姓尊敬的清官,昆剧《十五贯》歌颂的就是他刚正清廉的思想品格和深入实际的求实精神。他就是况钟,三任苏州知府,整顿吏治、核减重赋、废除苛捐、整理军籍、兴修水利、建济农仓、培养人才,他刚正廉洁、孜孜爱民、兴利除弊,锄豪强、扶良善,最后卒于苏州任所,十里河堤上站满了祭送哭奠的人。虽在自古富庶的江南,但他秉心方直、律己清严,告诫自己和子孙“沿守清白节”“非财不可取,勤俭用无竭”,曾在赴京临行时,作诗和前来践行的苏州百姓告别,其中一句“清风两袖朝天去,不带江南一寸绵”,与他死时“惟书籍,服用器物而已,别无所有”,令我深受震动。

除了用画将两位清官在自己心中的形象画下,以丹青颂清风,也为两位清官作诗追念,以此自勉,并手抄于纸上,以便时时自我鞭策。

出入有清风·其一

不贪名利自在身,丹心那得染纤尘。

夜卧窗寒听松鸣,一生清苦是诗人。

96a3cf240a86d9ec97ffb1eea74da0e5.jpg

出入有清风·其二

舟归横秋波万顷,手掬沧浪澄如镜。

一点清风拂袖来,一生清白照簪缨。

f53a22fc6060c5dcfee1b10c459efb3a.jpg

读罢典故,写完感想,最后仍要提醒自己,今后要警钟长鸣,自重、自省、自律、自警、自励、自勉,顶得住歪风、抗得住诱惑、经得住考验,做一名廉洁合格的警务工作人员,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好用正,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。(许允奡)


转自廉石网,原文地址:http://www.lianshi.gov.cn/culture/lianjiewenhua/2020-11-20/27133.html